给品牌做定位不是“摆造型”,一味的将外表包装成消费者心之所向的美好样子,抛去外衣,内里的味道又渣又次,每年有大量的茶饮品牌因为内在虚无而“死去”。
没有真实的产品,哪来的灵魂去感染消费群体。细分品类可以是聚焦风格、推出核心产品线、抢占新品类市场等,但绝不是滤镜十层后的徒有其表。
细分品类一直如火如荼进行着,但避免不了有些急功近利的品牌,盲目追求品类细分,从而踩进雷区而不自知。
1、品类冷门
细分品类本身就意味着要损失掉一部分客户,精准到某一部分的客户群体,因此品类的细分也不是越细越好,过于偏僻的种类,别说消费者了,业内人士都看得一头雾水,又何谈传播与消费认同。
2、产品线单一
那些盲目追求细分,做成单一产品线,自动缩小了可消费范围,抛弃大众客群,让消费者无茶可选。产品线过于单一不仅主动阻拦了客户群体,更是将自身的发展牢牢的限制在一个笼子里,达成了“狠起来连自己都打”的功效。
3、短期爆红
不要做“短期生意”。,跟风学习,造成短期的爆红生意,不过是饮鸩止渴,因小失大。那些年常见的“某某网红爆款”,一度风靡大街小巷,然后急速扩张,速度开启连锁模式,如今却是滴水入大海,听不见声看不见影。
4、数据膨胀
不要过分关注、依赖数据。大数据模式下的消费行为只是个参考值,并不意味着这就是最终的市场价值。从另一方面来说,当你看到某个品类的市场数据急速膨胀的时候,也要冷静下来,这块蛋糕到底能不能摸,里面是不是注了水。市场已经用诸多事实把盲目跟风者狠狠教育了一顿,穿着不合身的衣服,扣子迟早得崩开。